中期社员
陆维钊
(1899-1980)
陆维钊原名子平,字东武,又字微昭,晚署劭翁。斋名有逊庐、庄徽室、圆赏楼等。浙江平湖人。
西泠印社中期社员。
陆维钊是遗腹子。母徐兰宝,23岁守寡,好节俭,善济人。此两种高尚品德,对陆维钊影响极深,一生遵行勿替。祖父为晚清廪生,文史、书画都精能,以教书为业,也曾悬壶济世。陆维钊自幼受祖父教养,耳濡目染,能承其所学。终其一生讲究道德学问,淡于名利,也是他遵循祖父的耳提面命所致。1914年嘉兴秀州中学(后改浙江省立第二中学)毕业。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史地部,师从竺可桢、柳翼谋、吴瞿安、王伯沆诸先生,五年毕业。1925年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王国维先生助教,后因祖父病故,为便于照顾衰病的寡母只得回浙工作。他的一生,绝大多数时间担任教育工作,历时60余年,有的是中学(如杭女中、浙江省二中、松江女中、上海育英中学等),有的是大学(如清华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大学、美术学院等)。
陆维钊一生淡泊名利。他在1945年已经是浙江大学的副教授了,不知什么缘故到1980年才定为教授。长矣哉,35年进一阶。
1960年从杭大调入美院之前,他一直从事文史的研究与教学,也取得很大的成绩。南京高等师范的《史地学报》改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陆维钊曾任该报主编三年。1933年,与王季思、施蛰存等合编《当代国文》12册。1936年,《三国魏晋南北朝文选》由正中书局出版。而最为学术界称道的则是他曾协助叶恭绰选辑《全清词钞》30卷,庞然钜制,成之非易。
陆维钊幼秉祖父庭训时,即知作对、吟诗。嘉兴西门外之金驼坊有岳武穆祠,他常约同窗好友前往瞻仰。有一首诗即是他16岁时所作的:“苦恨愚忠误善良,东南半壁失支撑。千秋冤酿昏朝主,百万兵灰旧战场。汉贼难容蜀丞相,山河易转郭汾阳。当年倘拒金牌召,河朔苍生不受殃。”他与同学徐声越(震堮)、胡宛春(士莹)时相唱和,同学间誉之为“嘉兴三才子”。文史与金石书画之外,陆维钊对地理、考古、古琴、中医等方面都有相当造诣。
陆维钊作书,喜用长锋羊毫,其笔梢之相当部分弯曲而揿于纸上。书时,笔梢随笔势而向左右上下转动,叹为一奇。询之故,无他,具弹性而求笔力也。故其所作,自有一种变幻灵动之韵味,而为他家所无者盖缘此也。
陆维钊是西泠印社社员。在平时谈话中,他一直对印社十分热爱。1979年,西泠印社75周年大庆。那时已抱病在床的陆维钊令家人扶至桌边,奋力写下一副对联:“水木清华,留与印人传旧迹;亭台错落,莫教雅集负良宵。”
陆维钊刻 专门利人
西泠印社藏
陆维钊进南京高等师范求学时,校方曾聘丁二仲来担任古琴教师。许多同学仰慕丁二仲的篆刻,后来业余又开了一个班授印。这一时期他刻了不少印,都在抗日战争中毁灭了,连印稿都无存。《西泠艺报》第41期曾发表《最近发现之陆维钊先生遗作》,兹录其文如下:“中秋前数日,陆维钊母命女公子昭容来舍,持一盒印章归余,盖新发现之陆维钊先生遗作也。余得此,如乞儿暴富,兴奋中宵难以入寐。不敢自秘,敬以公之于世……余集当代印人之‘林’‘印迷’‘千石万印’‘金石刻画’四种印各超百,数叩请陆维钊为作此四印,年余始蒙俞允。印稿早示,而迟迟未奏刀。至陆维钊归道山后,余以为今生无望矣。前年趋拜陆维钊母时,偶尔言及此事。并求留心,如发现请赐下。因所刻内容杭州印界皆知为我所集者。近来,因陆府即将乔迁,师母整理陆维钊遗物,始发现此四印,且已全部刻好。物之显、晦有时,每每如此。捧此四印,如亲聆教诲,不禁泪下。”
陆维钊一向认为:自古以来,能够书、画、印、诗兼通而均臻精绝者非常之少。其中,尤以印为最难,因为它最小而变化万端;此外,其学养最深奥。欲求篆刻艺术之高超,工夫反在印外,这和古人论诗之“工夫在诗外”是完全吻合的。这种观点归纳起来就是“印外求印”。他对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学生(包括研究生)的教学思想中,就有书法必须深研文史、篆刻必须精于古文字(金石)学这条。
陆维钊书 贺词隶书龙门联
西泠印社藏
陆维钊是1980年过世的,各界挽联极多,兹录数家于下徐震博先生挽联为:“交游始于总角,气谊笃于同生,白首如初,雅度常留他日想;河山可以养年,翰墨可以名世,苍天何吝,高吟不睹九州新。”沙孟海先生挽联为:“世短意恒多,欣见词钞播域外;笔精人俱老,不徒蜾扁足名家。”王焕镳先生挽联为:“夙好老弥敦,那堪遽视形骸化;博闻时罕匹,犹幸终因书画传。”
陆维钊过世后,国内外对他的学问、艺术、道德的评价越来越高,并有《陆维钊书法选》《陆维钊书画集》等著作传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故乡平湖市政府为弘扬优秀的祖国文化,于南门外建成气势恢闳的陆维钊书画院。陆维钊母李怀恭征得子女们的支持,捐赠所有的书画、印鉴、图书、文物共800多件,作为院藏。随后,陆维钊的生前友好及门生弟子亦各有贡献,所以实力很强。该院占地15亩,是一处具有时代风格的现代化亭园式建筑,环境恬静,景色宜人。自从1995年12月8日正式开院以来,经常接待海内外的书画家与艺术爱好者,并多次举办各种学术活动。陆维钊书画院作为陆维钊精神的载体,共同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