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张旭、怀素二人并称为“颠张狂素”,他们的字率意放纵、瞬息万变,如龙飞凤舞,将狂草发挥到了极致。有人说“论书法的动势和立体感,没人能超越两大‘草圣’”。与之相比,人们在评价王羲之草书时,会用潇洒内敛、中正平和两个词来总结,体现在《十七帖》《兰亭序》这些行草书中。
不过,如果您觉得王羲之只能写这种“小家碧玉”的草书,那就大错特错了。梁武帝《书评》中有言:“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这便是说王羲之的字动静结合,动时如龙一般大开大合,静时如猛虎一般雄健稳实。
王羲之幼年便习草书,取法于崔瑗、杜度、索靖、张芝、钟繇诸家,其小草用笔圆劲灵巧、精致典雅,而狂草则深得索、张之大气开张。目前可知的王羲之大草作品仅有一部,那就是《草书黄庭内景经》,也即《天朗帖》。
从这部作品中,我们既能看到魏晋狂草的独特用笔,也能看到张旭、怀素、黄庭坚等人对他的继承,尤其是“黄体”几乎完全脱胎于此帖。《黄庭内景经》完成以后被桓玄、梁武帝等人收藏过,后被唐太宗收入宫廷,经过褚遂良等名家鉴定最终摹刻拓印。
原作已失,所幸有初拓本传世,保存极为完好,不仅一字不缺,而且细节处与墨迹几乎无二。透过刀痕看笔痕,把此作临摹通透,王羲之草法技巧也就掌握了。由于王羲之是以篆隶二体为启蒙的,所以他的草书往往重笔画的连绵起伏与绞转,这一点在《内景经》中非常明显。
起笔或藏锋、或逆锋,动作丰富,行笔笔笔中锋,筋力十足,如“锥画沙”富有立体感,笔画圆转灵活,转折处如“折钗股”,提按、轻重、疾徐、开合变化比比皆是,每一笔都在疯狂炫技。线条的连贯性与韧性极强,质量极高,这一点也被张旭、怀素继承,表现在用笔的起无尽收不绝,不愧是他们的“祖师爷”。
而黄庭坚的“长枪大戟”,也从此作开合纵横的横画、撇画中学到了精髓。论作品用笔之丰富精绝,整体之自然潇洒,张、怀、黄三人均望尘莫及。这部《内景经》全卷长超过5米,共2000余字,字径较大,有的能达到6厘米,这也弥补了魏晋草书无大字的遗憾。后人评价:“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此作笔法精微细致,开合、阴阳之变尽在其中,魏晋正宗草法展现得淋漓尽致,将它学透彻,草书这一关也就过了。
而今,我们将王羲之草书《黄庭内景经》初拓本进行了超高清12色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并添加逐行释文一一对应,独家推出一款纯手工经折装,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