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州古城
信息来源:张家界旅游指南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2-2-12 1:25:31
具有4200多年历史的吉首乾州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区内的万溶江河畔,这里交通便捷,209国道和枝柳铁路纵贯南北,是湘、鄂、渝、黔四省边区传统的物质集散中心。
乾州古城风景乾州古城历史源远流长,具有四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夏商时期这里就有土著先民繁衔生息,以后来了棘人,又以后来了猺人,再以后来了苗人,秦汉时期这里是重要的商埠码头,南来北往的驿站、驿道在此交会,水上交通发达,是当时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明清逐渐成为苗疆边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历代来是湘西古四镇之首(乾州、铺市、里耶、茶洞)。
乾州,属十里盆地、周围环山,苍松翠柏,绿树成荫,其山如九龟寻母。有万溶江、天星河二水绕洲,形成三陆横陈,状如乾卦,谓之乾州。早在沈从文著作《湘西》中是这样描述乾州古城的:“乾州,地方虽不大,小小石头城却整齐干净,且出了近三十年来历史上有名姓的人物……”他道出了乾州古城,是个古老神秘、繁荣昌盛地方。
乾州古城人杰地灵。在这块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上,先后养育了明正德年间致力家乡教育事业的苗族知识分子吴鹤;清乾嘉苗民起义领袖吴八月;光绪年间,不顾年迈,在家乡募兵到闽、台抗法的陕甘总督杨岳斌;率兵抗击八国联军、保卫大沽口、以身殉职的天津总兵罗荣光;民国期间,涌现了民国陆军次助长傅良佐上将和热心苗区教育,潜心研究苗族问题的苗族学者石启贵;中国当代画马四杰之一的张一尊等一批民族英才。
乾州古城风景如画,四周山峦叠障,山色翠微,中间十里盆地,万溶江河穿城而过,河畔绿柳依依,田野芳草萋萋。古城内那纵横交错的青石街巷,古香古色的民居,江南奇居——胡家塘、九福堂,令人倍感神圣的文庙,甚称奇美的乾州八景,扎工精巧的“乾州春文化”,富有灵气的观音阁,南方长城古遗迹等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及古今文化墨客留下的古诗遗咏、文稿书画,都使乾州古韵犹存,令人无限遐想。
目前,乾州古城正步入旅游行列,拟定了“城内十里古街,城中十里河道,城外十里边墙”的旅游格局。这里人杰地灵,孕育春华秋实,拓展辉煌腾飞之路,她正以湘西旅游的新形象,逐渐成为四省边区“神秘湘西、美丽湘西、魅力湘西”之旅的一颗耀眼明珠。
胡家塘,相传在唐朝时候就有了,后因胡氏木材商贾为塘之主,而名
胡家塘。她是古城独具特色的景点之一,占地约2800多平米,一座弯弯的“清风桥”将池塘分为大塘和小塘,小塘中有一口古井叫“安澜井”,井深不见底,是池塘水源之地,风水宝地。环塘而居的几十户人家,明清古建筑别具一格,养育了金石书画家杨味蔬,陆军少将高昆麓,武科举人高巡一、著名哲学家周礼全等许多人才。
胡家塘洋溢着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恬静。尤其是满塘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宛如圣洁含羞的仙女,伴随翠绿阔大的荷叶在轻风中漫舞,那叶心凹处,晶莹剔透的玉珠在闪烁,真如神仙抛珠玉,凡间似仙境。夜深人静,青蛙欢歌,蛐蛐悠唱,萤火虫点亮思念……荷塘成了旅游度假、闲庭若步、垂钓嬉水、赏荷观景的好去处,也是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的观莲节之地。
胡家塘把乾州古城点缀得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举世无双的乾州“三门开” 乾州青石古城的南门是一座月城,她屹立在万溶江畔,雄伟壮观,不仅极具观赏价值,还因城开三门,成为我国古城建筑史上的绝品。
纵观中国的月城,均为两座城楼及直通相对的两道城门。唯乾州古城的月城有三座城楼,开三道城门,中间一座主楼,两边各一耳楼,布局成“品”字形,主楼与耳楼的高矮错落、间距搭配可说尽善尽美,这就是几百年来闻名于世的乾州“三门开”。
“三门开”独具匠心的设计,是居民生活、商贸交通、军事防御的需要与特定地形完美结’合的建筑典范,加上她布局十分得当,造型十分壮观.用材十分讲究,工艺十分精湛,建筑十分坚固.不愧为我国古城建筑中的艺术瑰宝。 乾州古城呈狭长的梳子形, “梳齿长边”的城墙沿万溶江边而建,城外是一条绵延数里的河街,河街临万溶江一面是一排排架在河岸青岩壁上的吊脚楼,河街内侧是城墙。“三门开”位于南城墙的中部。
在远古的年代,迁至乾州生息的先人,最早安家在万溶江岸边,若干年后,形成了一条河街。明清以来,河街渐渐发展成乾州最早、最繁华的街市,沿街店铺林立、作坊丛生,南杂百货、纺织缝纫、漆蜡印染、皮革加工、建房修缮、锻铁制银、木器家具、纸扎刻匾、文化用品、粮浊蔬菜、餐饮小吃、客栈轿行、巫师卜卦、劳力市场……总之人们一生所需的东西应有尽有。
绵长的河街有十八条石级码头通向万溶江,傍河边青岩壁修建的逶迤的石级码头大多为乾州居民下河担水、洗涤所建,有两处码头设渡船,拉练摆渡,沟通两岸,还有几处宽阔的石级码头是为商船靠岸,启运货物修的。千百年来乾州人靠万溶江水路,从这些码头把湘西的桐油、土碱、五蓓子、药材、青蔗、牛皮及各种土产山货用小篷船运往外地;又从外地把布匹、棉纱、粮食、盐巴、煤油、染料、五金、纸张及日用杂货运到乾州。
水运乾州是起点,上游因河道狭窄陡峻不通船.山区的土产山货主要靠人力,男挑女背,跋山涉水带到乾州。 不论下游的货物经水路抵达乾州码头,还是上游货物从陆路运到乾州,乾州的河街既可消化这些货物又是这些货物人城的必经之道,而入城又需经南门,所以南门是入城的咽喉要道。由此可见,几百年来河街、南门与乾州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意义特殊。
沿河而息形成的乾州集镇是狭长的,从河街垂直延伸入集镇,最深处不到三百米,乾州厅府设在集镇中心,门对万溶江,距万溶江不到百米,南城门的修建,考虑厅府的安危是极为重要的。
在远古的冷兵器时代,修建城池主要是军事需要,以城墙和护城河构筑军事屏障,御敌入侵。乾州古城的南门需建在万溶江岸边,万溶江沿岸均为陡峻的青石岩壁。南门的修建在符合军事需要外,还应方便居民下河取水、洗涤.保持河街的繁荣,人货入城畅通。
试想。如果南门只开一道城门,一旦战事暴发.敌军攻破南门,几分钟内即可直逼厅府。南门若修成月城,增加一道墙垣也就是加了一道军事屏障,城内、厅府将更安全些。
月城怎么修?若按传统修法:两楼两门。那么外楼门前必须留场地有道路,这样月城太逼进厅府:再则修建月城将截断河街,有碍交通,有碍繁荣,人们进城出城亦不方便,直接影响全城人的生活。面对现实和需求,真让人犯难! 我不得不敬佩先人的智慧,是他们别出心裁的构思、巧夺天工的设计满足了各方需求,开创了至今为止仍属世上唯一的聚多功能为一体的“三门月城”。
“三门开”她的外墙像一面傍水而生高耸的石壁,“壁”下无路,紧临河水,万溶江是极好的护城天然军事屏障,敌人不可兵临城下,只能望而生畏。月城的主城楼高约16米,两边的耳城楼高约10米,城墙体全部用钻凿方正的青条石,大的需16人抬,最小的也要4人抬方能上墙,墙体用糯米粉浆拌石灰粘合砌筑,接缝灰浆如线,极为密实。墙体内部的填充材料也一律是青条石,大小均匀、搭配紧密。主城楼为砖木结构,二层,脊顶彩色葫芦瓷瓶、飞檐翘角、悬挂铜铃,对内一面装有轩窗,其余三面为特制的巨砖砌筑,开有两列嘹望眼,呈卧升形,内宽超50公分,外为一长缝隙,两层均可屯兵,第一层的两侧各开一个小门,便于城上巡察出入。两边的耳城均为一层,装修与主楼一样,内可屯兵。月城内的两耳城之间傍外墙是一排营房,为屯军所用。三座城楼各有两扇城门,用坚硬杂木做成,足有20公分厚,门两面包铁皮,并用无数巨大的圆尾铁钉铆固,以防枪弹、刀劈、火攻,城门一扇重约千斤,开关时要两三个壮年兵丁一齐合力方能启动。月城的三座城楼连成一体,既有楼道相通,又有楼门相隔,这样的布局设防易守难攻,坚如磐石。两座耳城,坚实的城门一关闭,即可截断河街,把来犯之敌拒之城外。视情开耳城门出击,亦利在我方。平日城门敞开,无碍居民下河取水、洗涤,整个河街仍为一线,畅通无阻.保住了河街商贸繁荣,人货进城都十分方便。
“三门开”建成后,原设想的多种功能全部实现,几百年来使乾州人经贸兴旺、出入顺畅、安居乐业,她立下的历史功绩将永载史册!“三门开”是嵌镶在乾州古城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乾州古建筑中最耀眼的亮点之一。
下一篇:张家界溪布街
网友评论
联系方式:
|